图片集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老照片 >

30 张泛黄的老照片,重新带你回到70、80年代,说好了只许看不许哭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02 20:47:54    


猴戏:那个年代,逢年过节摆摊卖艺的杂耍有很多,耍猴便是其中之一,男女老少围成一个圈,有钱的捧个钱场,没钱的捧个人场。

豆腐挑子:做豆腐可是一门手艺活,几乎每个胡同里,都有一两个这方面的人才,每次听见“卖豆腐喽!”多少大姑娘小媳妇儿,拿着瓷缸子大老远跑过来打豆腐?

煤油灯:估计不少80后90后的回忆里一定有这么一幕,就着煤油灯趴在桌子上写作业 ,家长在旁边看着,一边写着作业,一边想着晚饭吃什么。

羊皮筏子:黄河旁边的人们看着一定不会不陌生,它可为河两岸的人们带来了很多便捷,在交通便利的今天,如今的羊皮筏子只能默默的落满灰尘。

二八大杠:那个时候的二八大杠可没有现在的电动车方便,但是谁家要是买了那可就不得了,围观的人估计得从村东头排到村西头,有车人家的孩子,天天出去玩都得横着走。

油茶:有的地方也叫面茶,作为流传千年,流传至今的小吃,油茶在70年代80年代的普及程度可以与现在的煎饼果子匹及,虽然如今有一些地方还能见到,但也是寥寥无几。

大黑皮箱:相信不少70后80后的家里,应该还有这么一件物品,在孩子们的眼中它只是个破箱子,但对于那时候的我们来说,它代表着离别和团聚。

大喇叭:在那个年代,每个村里几乎都有自己的广播站,重要的通知都会用大喇叭来告知乡里乡亲,随着时代推进,属于它的时代早已落下了帷幕。

炊帚:那个时候哪里有什么钢丝球、清洁布?用的都是自己种出来的炊帚,干净健康还不用担心伤身体,和它在一起的最佳搭档还有丝瓜瓤。

篾匠:一捆竹条一双手,一个时辰一个奇迹,作为当时的手艺人,一个好的篾匠绝对能得到乡里乡亲的百般拥护,那时候哪家哪户没有几个竹篾编成的物件儿?到现在谁家要是能拿的出来一个,也都是“传家宝”了。

爆米花:爆米花和大苞米,绝对是70后和80后童年最幸福的回忆,那个时候的零食花样还没有如今这么多,也几乎没有什么所谓的化学添加剂,健康美味的同时还充满乐趣。

黑白电视:见过这种老古董的兄弟姊妹估计不是已经退了休,就是在忙着带孙子孙女,这个属于70后80后幸福源泉的大黑匣子,可没少给这辈人带来欢乐。

压水井:在自来水还没有普及的年代,水井几乎是家家户户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,虽然说那时候的人家不用交水费,但是想要用水也比较费力气。

裁缝铺子:70年80年的裁缝,就是小镇上最出名的服装设计师,家家户户的衣服都指望着裁缝来剪裁,孩子们一年能有一件新衣服都值得开心,那时候的人家大部分都是小家伙捡大家伙的,爹娘也天天把“新三年,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”挂在嘴上。

石头碾子:驴拉的磨,人推的碾,农村丰收季,把这两大件拉出来遛遛,来年那必然是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
收音机:在缺乏娱乐活动的70年80年,收音机的影响力甚至于还要超过如今的智能手机,听一听新闻和李谷一的歌那不快活的像个神仙?

围堆子:现在看来,那时候围堆子吃饭,咋看咋像丐帮聚餐。

买冰糕:作为70年代与80年代的奢侈品,那时候的冰棒可比现在的用料足不少,价格也够良心,不像如今某些品牌不仅难以下咽,贵的离谱。

打镚子:又名弹弹珠,男孩子们最爱的小游戏,泥巴地上一偎就是一下午,回家难免一顿胖揍。

滚铁环:70年80年的娃娃身体好不是没有原因的,撵铁轱辘一跑就是一晌午,身体素质能不好?

翻花绳:女孩比男孩挨打挨得少不是没有原因的,看看女孩玩什么,再看看男孩玩什么,差距一目了然。

闸麦草:现在的农村估计还有这项手艺,用这麦草秸子掺和点豆渣子喂牲口,保准让家里的牛羊长得嘎嘎壮实。

榨小磨油:只要榨油的机子一开动,这味儿隔了两条街都能闻到,简直能把人香提溜。


耍杂技:有的杂技团看的是猴,而有的杂技团看的就是人,玩杂耍的小姑娘小伙子都是童子功,绝活背后都是说不出来的苦。

割麦子:每年的这个时候,都是跟老天爷比速度的时候,家家户户痛并快乐着,尽管腰酸背痛,想想摞起来的麦粒子,嘴都咧到了耳门。

露天电影:两毛一张的电影票,承包了多少70后80后小情侣夏天的幸福,偷偷地瞄着对方,一对视就忍不住面红耳赤。


大澡盆子:每个70年80年的娃子估计都经历过露天沐浴,大澡盆里一坐,光溜溜的洗,有的时候还有一两个观众,说实在的想想都尴尬。

窝窝头:现在一说窝窝头,肯定还有不少人回味无穷,吃不饱的年代,那就是用来救命的,不少人家的窝窝头里还掺杂着各种各样的野菜,以前吃着是为了活下去,现在在吃是在回忆这些年自己在怎么活。

交公粮:现在年轻人估计都看不出来这是在干什么,在当年这种壮观的场面年年都有,每年粮食收了,就要先交公粮,老百姓一个个比谁都积极,也正是在无数父老乡亲的努力下,我们的国家发展起来了,日子也越来越富有了。

小人书:学名连环画,那时候可谓是风靡全国,老少皆宜,题材很多,而且画作的质量也极高,现在谁家还能找到几本,那可就值钱喽。

板车:在代步工具匮乏的年代,板车可是一把好手,运粮搬家都是实打实的能装,板车的结构简单,由两部分组成:轮胎和车板,估计不少生活在农村的70后80后小时候都拉着板车去装柴火,撒粪吧。

田间野炊:农忙时节,家里都会在早上做好干粮,再把干粮带到田地里,忙累了一家人就坐在地头开始现在人们所谓的“野炊”,填饱肚子后,拾掇拾掇还得继续劳作。

杂货店:对于这种小店的叫法各地有各地的特色,有的叫小卖店,也有的叫小卖铺,虽然面积不大,但是产品种类丰富,到现在为止,不少犄角旮旯里,还有这种小店。